举国同庆,国庆佳节。10月1日-4日,我所博士生淮阴师范学院庄飞副研究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周海军副教授、江苏建筑职业建筑学院毕雪微副教授、无锡太湖学院樊伟讲师等,赴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扬州开展田野考察。 此次调研活动是我所乡村研究团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表现,调研应完成两项任务:1)在苏北面上125个集聚提升类村庄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重点调研样本村庄8-10个;2)针对性的选择大运河沿岸的传统村落进行调研。 4天时间,调研组走访了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太山村石头工组、高家堰镇的家堰村高堰,连云港市灌南县三口镇的潘老庄村、新集镇的塘河村、灌云县四对镇的二对村,盐城市响水县双港镇兴华村和丰华村,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乡双河村双河,泗阳县李口镇八堡村八堡,泗阳县新袁镇灯笼湖社区堆上组,泗阳县新袁镇三岔村三岔,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渌洋湖村扬子东庄,邗江区槐泗镇团结村杜庄,高邮市界首镇甓湖社区太平街共计14个村落。 连云港市灌南县潘老庄村,2020年立项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是典型的政府主导性建设的集聚类行政村。走进村庄,亭台楼榭,青砖黛瓦,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整齐的林立;朱门白墙,绿树红花,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铺到家门,村内休闲场所、娱乐设施、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齐全。潘老庄村以龙王故里为村庄品牌,打造龙王庙会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村内品牌导视设计完善,聚集600多农户在此安居乐业,葡萄种植产业链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人均收入较好。 盐城市响水县双港镇丰华家园,是2019年兴华村和丰大村两村融合而建,合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核心区域建设600户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兴华村和丰大村的红薯种植、粉丝加工历史悠久,红薯种植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粉丝加工坊也有几十家。两村融合后,产业随之提档升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百姓日子越来越好。村内建设小型粉丝加工厂,赭黄色平房既展呈出粉丝制作全流程,从工艺展示厅、产品展示厅、品尝间、冷藏间,又形成了沉浸式旅游体验。作为当地新老融合典范,丰华家园还以“甜蜜丰华”为主题,按照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目标定位,在社区内建有文化大剧院、村民议事室、体育健身馆等功能区,周边设有医务室、学校、便民中心、农家宴会中心等配套,真正实现社区内群众党建有基地、读书有学校、生病有处医、活动有场所,村民素养和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通达千里、运化古今”的京杭大运河,千百年来滋养着沿线的两岸人民和村落,本次小组调研了国家级传统村落和江苏省级传统村落。 扬州高邮市界首镇甓湖社区太平街,是江苏省第一批传统村落,位于京杭大运河沿线东侧(扬州段),村落长度156米,户籍人口为9689人,村落汇聚了明清以来运河沿线商贸市集的特色风貌,既有南方水乡的灵巧雅致,又有北方建筑的厚重质朴,类型丰富,同中有异,是传统商贸业与居住生活形态的集中反映。内有大清邮局、华中雪枫大学旧址、护国寺、界首大码头遗址等古遗迹。
宿迁市泗阳县新袁镇灯笼湖社区堆上组,是江苏省第三批传统村落,位于京杭大运河沿线西侧(宿迁段),人口50多户,因运河资源,捕鱼为村民历代的生活来源之一。现打造以“渔文化”为特色的“田园建筑”风格,综合推进道路提档升级、农户住宅房屋修缮、农作物和绿化种植引导,在村容微景观打造等细节上下功夫,不断擦亮美丽乡村“底色”。同时,推动智慧农业鱼菜共生项目和特色田园建设项目,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磨刀不误砍柴工”,此次金秋十月的调研,既是乡村博士团队从事乡村研究的一项常态化学习制度,更是对我们前一阶段理论学习的验证和补充,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让乡村研究落到实处,经得起实践的验证。
文:毕雪微 图:周海军 等 审核:常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