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我所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胡庭浩在德国莱布尼茨生态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作了题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优化与规划响应研究——以中国徐州市为例”的项目成果报告。报告在分析了目前国际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以中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徐州市为例,探讨了小尺度视角下将采煤塌陷地纳入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策略,以及中大尺度视角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构建策略。研究发现,“绿色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对国内的规划师而言相对陌生,城市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核心区的规划往往缺乏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的考虑。基于此,研究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多目标受众权衡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政策支持。报告在与会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与讨论。德国专家和学者亦指出,对于“绿色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认知,特别是对公众的相关概念普及已成为现今德国讨论的热点话题,德国联邦环保局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当今中国的城市化与绿色空间建设都在如火如荼的进程当中,这也为中德展开相关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背景: “莱布尼茨生态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IOER)”是德国莱布尼茨学会下属科研单位之一。该所在绿色城市建设、矿区生态修复、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并和欧洲、亚洲以及美国的独立科研机构以及高校建立了合作框架。目前该单位拥有科研工作者130余人,年科研经费超过800万欧元。 自2007年以来,我所常江教授与莱布尼茨生态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Bernhard Müller教授、Wolfgang Wende教授、Ralf-Uwe Syrbe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基于共同的研究方向及科研兴趣,在矿区生态修复和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展开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自2017年12月13日,我所博士研究生胡庭浩赴德国德莱布尼茨生态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