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孙婧发布时间:2014-10-19 浏览次数:491

    2014年10月16日,第五届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南湖校区深部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305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我校力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和德国莱布尼茨生态空间规划发展研究院主办,深部地下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承办,徐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力建学院研究生会协办。我校力建学院党委书记吕恒林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常江教授、德国莱布尼茨生态空间规划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Wolfgang Wende教授、德国景观建筑师协会前主席Adrian Hoppenstedt教授、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Manuel Bäumler教授、力建学院王林秀教授、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井渌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欧向军教授、枣庄市规划局、贾汪规划局局长刘淑慧及徐州市规划院等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此次会议由知名教授Wolfgang Wende和敬爱的的Adrian Hoppenstedt教授主持。


     我校力建学院党委书记吕恒林教授在致辞中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专家和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国际间交流非常的重要,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常江教授长期从事于矿业废弃地的研究工作,现阶段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明显的成果,同时也希望中德双方能够紧密合作和交流,吸收德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切实处理好矿业废弃地为国家做出贡献。


     研讨会就中德双方在矿区生态恢复、工业废弃地再开发与再利用和以及矿区环境安全等议题展开讨论。会议中,Adrian Hoppenstedt教授提出通过水源保护、景观保护等规划手段实现矿业迹地的设计与再利用;Georg Schiller教授分析了资源的流动和效率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并指出动态的变化带来了建筑环境的新要求;侯伟博士介绍通过群落交错区和小景观元素的方法对景观结构进行分析和监测;Manuel Bäumler博士阐述了德国城市规划大现状与发展趋势;StephenR.Drown教授以美国Freshkills公园改造为例介绍了国外的方法和经验;Moritz Gies博士分析了私有产权和公共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以上学者的报告与会者提出了欧洲方式在中国是否可行、德国是否有专门机构来实现此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可行性是如何界定等问题。江苏师范大学欧向军教授对淮海城市群建设与徐州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阶段研判、目标定位及任务举措进行分析;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赵警卫博士从视觉生态学角度研究了审美与生态质量关系;力建学院常江教授以徐州矿区塌陷地生态恢复规划为例提出充分利用矿业废弃地使其从负担转变为资源;王林秀教授提出了枯竭型矿区资源协同创新开发模式,旨在以协同创新为理论依据,将矿区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针对以上学者的报告与会者提出了淮海城市群的决定因素及是否存在其他评价因子、关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模式的进程等问题。大会期间,与会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疑问,通过互动环节实现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


     本次国际研讨会中德双方科研工作者以及来自实践的专家,就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成功经验以及所面对的困难和应对策略交流经验,延续已有的合作并寻求新的合作机会,共商矿区可持续发展和矿人居环境的改善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