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21日,中国第六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技楼召开。建筑规划研究所常江教授、邓元媛副教授与三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一同赴广州参加了本次会议,邓元媛副教授在大会上进行了汇报。
20日上午9点,大会开幕式准时开始。本次会议主题为“工业遗产的未来”。主要议题包括“工业遗产保护的未来”、“中国工业遗产的特色”、“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国际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等内容。会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以丰富的照片与经历讲述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并展望了工业遗产保护的未来。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终生荣誉主席Eusebi Casanelles (尤塞比·卡萨洛尼)分享了西班牙工业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韩强阐明了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中国制造光明未来的期望。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吕传庭梳理了广州主要工业遗产点及其保护现状。此后,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教师及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报告了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
邓元媛副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作了主题为“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廊道遗产系统价值评估初探——以徐州为例”的报告。邓老师阐述了徐州工业的主要发展历程,以此引出对于徐州现存工业遗产的现状分析与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同时详细探讨了河流、铁路等线性要素与工业用地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从而提出以此为基础引入“廊道”理念,构建徐州的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廊道。报告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22日下午6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伯英副教授以题为“新时期中国工业遗产的研究与保护”的报告作为总结本次大会的总结。晚上7点整,第六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