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11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技术与环境中心及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承办的 “2016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
会议聚焦中国的棕地问题及后工业景观,面向关注及参与棕地再生及工业用地改造的多方人员,主要围绕三个议题展开:中外棕地概况与再生过程之异同、棕地再生的技术与方法、多学科协同合作之路径。会议将“棕地”置于中国这一独特的语境中进行探讨与检验,旨在促进政府官员、各国专家、实践人员、教育工作者及学生间的跨地区、跨学科的交流与学习。在中国面临其工业过程所遗留的遗产、及其所造成的棕地的污染与再利用挑战之际,棕地再生是为全体民众提供更可持续、更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的重要阶段。负责任而有创意的棕地再生过程,将成为在近年来中国高速发展基础上建立高质量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我院常江教授和冯姗姗博士参加了本次会议,常江教授应会议组织和主持人郑晓迪的邀请,作了题为: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契机?常江教授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对于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工作引导的“失效”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矿业城市规划体系的改良和规划间的协同建议。报告得到了得到了中外嘉宾的热烈反响。
会议最后,郑晓笛教授宣读了、全体与会者通过了2016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