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我校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资源型城市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

发布者:孙婧发布时间:2022-05-24 浏览次数:761


2022514~15日,第三届全国资源型城市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以线上形式于中国矿业大学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矿业大学主办,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承办。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协助承办。

会议以“资源型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交流资源型城市研究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及重要实践成果,共同推动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搭建跨学科的交流平台。会议设置2场全体大会,以及“经济发展与转型策略”、“空间治理与规划实践”、“社会发展与文化重塑”、“生态转型与碳排放研究”4场分论坛,共有来自20多家单位的资源型城市及相关领域领衔专家、资源型城市政府管理人员、规划勘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等近60人进行学术报告,包括14场大会报告,43场主题报告。

图:大会全体专家合影


开幕式及全体大会

514日上午830,第三届全国资源型城市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正式开始。

本次大会的开幕式环节由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罗萍嘉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张文忠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教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沈镭执行秘书长进行大会致辞。致辞嘉宾们一致表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地方经济、维护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并倡议与会者通过本次会议的广泛交流平台,促进政校企合作、多学科融合,促进实现“双碳”目
标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更新,为探索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图:罗萍嘉院长主持开幕式                                 

图:张文忠研究员致辞

 

图:卞正富副校长致辞 

 图:沈镭研究员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首场全体大会如期开始。上半场报告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江学者、中国矿业大学胡振琪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沈镭研究员率先带来题为《面向碳中和的我国自然资源安全保障与实现策略》的学术报告,随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罗萍嘉教授作了题为《低效用地系统性更新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报告,最后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为大家呈现题为《关于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的学术报告。三位嘉宾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背景,结合我国碳中和目标,从全球视野与高度分享了资源型城市领域的热点话题,从国家政策、能源安全、城市更新等角度提出了资源型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下半场报告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原院长焦华富教授主持。首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王云才教授带来了题为《融合科学与实践的逻辑:太原市城市生态修复框架》的学术报告,东南大学可持续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兴平教授随后作了题为《国际矿产战略判读与“一带一路”中国矿业发展》的学术报告,紧接着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张平宇研究员的学术报告题目是《韧性理论与城市经济转型》,最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杨永春教授带来题为《中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的学术报告。四位嘉宾以极具前瞻性的视野探讨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及路径,从宏观的能源安全变革下中国矿业发展策略、区域经济韧性理论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讲到中微观的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系统框架构建、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差异化研究,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新颖的研究视角。


分论坛一:经济发展与转型策略


图:分论坛一专家合影

以经济发展与转型策略为主题的分论坛一,分为上、下半场,共有来自于不同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2位专家学者分享精彩报告。上半场,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刘艳军首先发表了题为《人口收缩对中国资源型城市房价演变的影响》的学术报告;接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宋梅作题为《黄河流域碳均衡时空演化特征与经济增长脱钩效应研究》的学术报告;来自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博士研究生郭缙作了题为《基于多准则评价的资源枯竭地区转型策略研究——以重庆万盛区为例》的学术报告;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硕士研究生赵蒙恩随后作了题为《东三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类型划分研究》的学术报告;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暨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龚千千作了题为《高寒地区开矿对社区经济社会与文化影响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之后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成菊美作了题为《中国减煤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学术报告。上半场的6场报告主要涉及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演化状况,从开矿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城市房价变化等视角展开了研究,话题新颖,研究视角独特。特邀嘉宾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焦华富首先对学者们的学科背景以及研究视角的丰富程度表示欣喜,然后就学者们研究本身的客观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点评与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下半场,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员王成金为与会人员分享了题为《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态势评价与分异》的学术报告;随后,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教授蒋海兵作题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的学术报告;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姜海宁作了题为《高铁开通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影响》的学术报告;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讲师李昂作了题为《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聚类与规划策略研究》的学术报告;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尹君锋之后作了《甘肃省资源型城市创新环境与转型发展耦合协调研究》的学术报告;来自甘肃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朱华岳作题为《生态治理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分析》的学术报告。下半场6场报告主要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展开,研究视角新颖有意义。特邀嘉宾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刘艳军对学者们的研究呈现出的时间跨度长、研究尺度多样、涉及领域多、研究方法丰富、研究系统性强等特点表示肯定。同时与会学者及研究生发言踊跃,互动频繁,气氛热烈。



分论坛二:空间规划与规划实践


图:分论坛二专家合影

分论坛二由上、下两个半场组成,11位发言人共分享了11场精彩的报告。上半场,中国矿业大学邓元媛副教授作题为《制度供给对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模式的影响机制研究》的学术报告,接着,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付泉川讲师作《中国资源衰退型城市棕地群空间特征研究》的学术报告,来自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二所的陈翰文规划师作题为《涅石已矣,山水复归:山水+”视角下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与优化路径——以枣庄为例》的学术报告。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马艳艳作题为《黄土丘陵区农户的多维贫困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学术报告。来自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生李韦华作题为《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驱动因素的地理探测》的学术报告。最后,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韩雪琦作题为《废弃露天矿抽水蓄能复杂性规划模式化研究——以抚顺为例》的学术报告。上半场的6场报告话题新锐,研究视角独特,研究方法也极具创新性。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杨永春教授进行精彩点评,就以上报告的功能性、客观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点评与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与建议。

下半场,首先是来自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肖璐副总工程师、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他对题为《从城市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资源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变与不变--以淮北市为例》的文章做精彩汇报。随后,来自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的张伟副教授作题为《海陆统筹背景下唐山城市空间发展需求》的学术报告,来自扬州大学商学院的管晶讲师作题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演变过程及协调发展模式--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的学术报告,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孙爱博作题为《基于规划实践的国土空间双评价审视与反思》的学术报告,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杨沁桦作题为《枣庄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模型构建与生态提升策略研究》的学术报告。在下半场的5场报告中,研究与设计的视野广阔,涉及到了更广阔的学术专业范围,汇报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极具学科前沿性。最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兴平教授就下半场报告中的研究方法,研究深度以及研究前景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上下半场的两位点评嘉宾的精彩点评使本论坛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和质量。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学术交流,使大家在资源型城市空间规划和规划实践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助力以后出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型城市在转型中的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三:空间规划与规划实践

图:分论坛三专家合影

分论坛三“社会发展与文化重塑”主题报告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报告于下午2:00准时开始,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平宇主持,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教授史修永首先发表题为《文化创意时代工业遗产与城市文化实践提升》的报告。随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景观学系系主任、副教授廖启鹏作题为《世界遗产视角下黄石市矿治工业遗产价值认知体系重构》的汇报。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高智强作题为《城市更新背景下“156三线时期工业建筑保护再利用价值研究》的汇报。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靖翔作题为《关闭煤矿工业广场再开发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山西晋城凤凰山矿为例》,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谢玉虎作题为《整体性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文脉传承及更新策略研究-以德国杜伊斯堡内港为例》。最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熊域逍作题为《资源型城市老旧小区更新社会共同体形塑机制研究》的报告。上半场报告结束后,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薛东前针对以上所有汇报内容进行了点评,薛老师对每位报告人的报告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回溯,并提炼出报告中的研究逻辑,指出研究的创新点及现实意义,并对不同研究尺度、学科视角的报告进行了比较型述评,激发了与会师生对于论坛主题的多角度讨论

下半场报告紧随其后,由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副教授邓元媛主持。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规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曲鹏慧首先作题为《资源型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策略探究——基于七普数据的徐州沛县案例研究》的报告。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高祥冠作题为《基于Citespace国内外矿业遗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的报告。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操小晋作题为《老旧社区的具身实践与地方认同研究—基于超越表征的整合视角》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妍琳作题为《人口收缩背景下资源型城市住宅价格的差异化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的报告。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研究生张志鹏作题为《基于多尺度统计模型的城市居民主客观幸福感差异研究—以郑州市为例》的报告。最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院研究生李晗作题为《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消防适应性改造的机制、方法与技术研究述评》的报告。汇报结束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景观学系系主任、副教授廖启鹏老师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从报告研究的问题视角、技术创新点、研究结论的呈现方面对报告做出充分的认可并对由高校学者、一线规划师、研究机构青年学生组成的多元报告结构表示肯定


分论坛四:空间规划与规划实践

图:分论坛四专家合影

分论坛四围绕生态转型与碳排放研究展开,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共9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报告。514日下午1400上半场报告正式开始。首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李江苏带来了题为《黄河流域三生空间的演变与区域差异——基于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的报告;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黄一凡代表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周恺副教授做了题为《资源枯竭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修复中的精明收缩和地理设计方法研究——以冷水江锡矿山为例》的报告;接着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周士园老师结合近期研究带来题为《黄淮东部煤炭资源型城市湿地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研究》的报告;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光亮为大家呈现了题为《基于系统建模的城市土地利用碳达峰仿真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报告;最后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雪晴做了题为《基于多元相关性分析的煤粮复合区生态价值——风险时空演化研究》的报告。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尺度关注了资源型区域或城市发展中的科学问题,涉及流域尺度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演变、生态安全格局与精明收缩的关联方法创新、沉陷湿地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土地利用碳达峰研究、煤粮复合区的生态价值演变评估等方面,视角新颖,内容深刻。随后作为特邀点评专家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沈镭研究员分别针对每位学者的报告提出了具体详实的建议,并对青年学者的创新研究表示鼓励,最后的提问环节也非常热烈。

下半场报告1550正式开始。首先中国矿业大学矿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张建带来题为《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矿山生态修复政策演进与优化研究》的研究报告;接着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讲师赵立元做了题为《气候变化应对背景下中国煤炭开采区域转型的政策框架研究》的报告;随后中国矿业大学大数据管理科学系讲师吴振华带来题为《基于采矿影响控制的半干旱草原区矿业城市景观生态网络的构建研究》的报告;最后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振以题为《基于GIA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基本生态空间重构研究》结束了本次分论坛报告环节。以上专家学者或从国家能源改革背景入手分析煤炭区域转型,以及矿山生态修复的政策框架,或针对位于我国生态敏感脆弱的北方资源型城市探讨其景观生态空间的重构与修复,研究既紧扣国家政策,又及深入联系实践。最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管理学院教授宋梅作为特邀点评人,对以上报告做出高度肯定,认为研究紧贴时代及政策背景,关注实践需求及问题,研究方法丰富,对未来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大家踊跃提问,在热烈的互动中结束了本次论坛。


全体大会及闭幕式

515日上午830分举行全体大会本次大会分为上、下半场,7位发言人分享了精彩纷呈的报告。上半场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谷国锋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甄峰教授首先做了题为《双碳目标下城乡空间治理路径与策略》的报告,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效顺教授随后做《煤炭城市空间演化模拟与矿地融合》的精彩报告,紧接着,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的路旭教授进行了《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的规模与格局演变分析》的报告,最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李成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上半场报告的4位嘉宾围绕资源型城市的面临的生态、经济、社会等突出问题,从规划、地理、管理及生态等多学科角度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结合双碳目标、空间管制、城市收缩、生态系统服务的多维视角进行研究,最终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

下半场由大会联合主席、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常江教授主持。徐州市贾汪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政进行了《厚植生态优势、聚力转型发展——探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贾汪模式”》的报告,随后,来自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城市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薛东前教授分享了题为《能源富集区经济韧性演化过程及影响机制——以榆林市为例》的学术报告,最后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云刚教授作题为《资源型城市的生活空间》的学术报告。下半场的3场报告中,研究与实践的视野广阔,不仅包括典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践,还拓展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演替和经济韧性演化特征研究,更是从时代性特征视角深挖资源型城市的深层含义,并以城市生活空间视角重新界定资源型城市。专家报告十分精彩,不仅营造了会场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而且提升了社会各阶层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关注。

最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建辉进行大会总结,特别感谢全体大会的14位专家领导做了精彩的特邀报告,以及4个分论坛发言人针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转型策略、空间治理与规划实践、社会发展与文化重塑、生态转型与碳排放研究等方面的深入交流。

会议期间,本次大会会场和分会场累计参会人数超960人,最高同时在会人数超过300人,取得了理想的参会和交流效果。期待未来,各界人士能够携手合作,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迈向新的阶段,为创造更加健康、美好的地球家园而共同努力至此,全国资源型城市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圆满落幕。 


新闻来源: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