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14:30,应我院院长罗萍嘉教授邀请,台湾城乡风貌研究工作室主任李常生博士在建筑与设计学院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行者有界,思域无疆——我如何撰写博士论文《苏轼行踪考》”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常江教授主持,我所师生踊跃参加。
李常生博士以自己近年来参与的临沂书圣阁、沈阳关东大街及江西佛教文化园区等规划与建筑项目为切入点,强调了人文与历史因素在规划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对人文修养与历史内涵于研究者的重要意义,及研究者应具备的学术精神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讲座中,李博士从研究动机、研究手段、研究困难及研究意义与启示四方面入题演讲,给在场师生带来一场意义深刻又精彩绝伦的讲座。李博士认为,所谓“研究学问”应该是一个动词,因此要敢于“行走研究”,而不是坐在书房里研究。《苏轼行踪考》运用了文献考证法、实地探访法及“滚雪球理论”,在不断推翻和反复推敲中推导出结论。《苏轼行踪考》的意义和创新在于将“历史地理”与“人文地理”相融合,所得的苏轼生平行踪考据弥补了学术界的研究空白。
李博士还与在场师生分享了他原创的“一点突破八面受敌读书法”,该方法改编于苏轼自创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即由点及面,从一个重点开始,广泛地展开阅读,从海量的阅读内容中筛选出研究所需信息,在遇到查证困难问题时,需凭借严谨专注的学术精神一一克服、各个击破。
讲座结束后,李博士与在场同学展开积极互动,在场学子积极发问,李博士凭借自身深厚的学术涵养一一做答,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本次讲座共持续两小时,开拓了在场师生的学术视野,并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