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厝、古堡、风雨桥,构成闽南建筑的灿烂华章。2017年7月16日,在我所林祖锐教授和张潇博士带领下,我院研究生周维楠和王竹韵,本科生宋晗、黄晓寻和王蒙一行7人赴福建省泉州市,同两岸15所高校近百名师生一同参加为期10天的“2017第三届两岸大学生闽南聚落文化与传统建筑调查夏令营暨学术研讨会”。
夏令营由泉州博物馆和华东理工大学带头发起,今年已是第三届,汇集两岸16所高校的近百名师生,包括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2所大陆高校和台北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华梵大学,金门大学等4所台湾高校。本届夏令营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省文化厅主办,泉州市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大田县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具体承办。
16日上午,两岸专家学者在正式开营之前首先举行了闽南建筑与传统民居相关的系列讲座。厦门大学戴志坚教授以福建传统民居类型为引介绍了闽南地区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台湾华梵大学萧百兴教授介绍了有关村落活化的相关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赵逵教授介绍了有关各地福建会馆的调查与研究;我所林祖锐教授介绍了太行山区古村落水环境设施类型与特色、现状问题及保护更新对策等。
17-18日,两岸师生参观调研了永春五里街、普济寺、三角街、大田县济阳传统村落、吴山阳春章公祖师故里、普照堂等重要的历史遗迹。调研参观途中,我院建筑学大三学生宋晗同学接受了闽南网记者的采访,表达了对即将开始夏令营的热烈期待。热爱专业的宋同学平日跟随老师完成了一些古村落保护和乡村复兴项目,调查过山西、河北的乡村和古建筑,但比较少涉猎闽南建筑,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有机会多接触闽南建筑,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风俗,积累经验,开阔眼界。
18日下午,大田县济阳乡党委杨道成书记组织专家座谈会,邀请各位专家对济阳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发表见解,并对未来保护发展方向建言献策。我所林祖锐教授、张潇博士出席。林教授对济阳传统村落遗产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指出村落景观改造存在过度设计、新街民宅建设失控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引起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
19日开始,两岸师生参观走访圣泉岩、芳联堡、德化清代窑场作坊、德化瑞坂村等,感悟悠久的闽南传统文化,并依据瑞坂村调研资料完成保护与活化设计任务,随后,16支团队间进行设计成果评比及相关学术研讨。
闽南文化是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与桥梁,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闽南文化和传统遗产的保护更新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夏令营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两岸大学生用眼睛、用心灵感受闽南文化底蕴,共同参与到闽南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传承,我所师生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