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街区的保全与町造设计——日本大阪大学教授泽木昌典专题讲座

发布者:孙婧发布时间:2017-09-15 浏览次数:618

  2017年9月14日,应我院张潇博士邀请,日本大阪大学工学博士,大阪大学工学研究院副院长泽木昌典教授在学院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日本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町造设计”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罗萍嘉教授主持,张潇博士现场翻译。


  讲座内容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历程;历史街区保护的法规体系;单体建筑(近代西方风格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社区的保护;世界遗产与重要的文化景观以及历史街区活动空间的再利用实例。泽木昌典教授认为,在高速经济增长背景下,日本空间的变化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

  (1)1950年到1960年日本经济高度增长;

  (2)日本各地生活圈固定,形成独特景观;

  (3)街区开发导致历史街区破坏;

  (4)历史建筑物减少;

  (5)形成均质的、平淡的、无个性的城市风景。


  日本社会也因此出现对传统历史街区进行保护的呼声,学者们开始重新认识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地域个性与特征,“文化财登陆制度”应运而生。


  泽木昌典教授结合具体案例,为在场师生讲述了不同日本历史街区与单体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方式,例如东京车站的屋顶重建,三井住友银行京都支店的改造以及妻笼町的保护项目等。2017年7月至今,日本共有115处重要传统建造物保存地,泽木昌典教授已经对部分地点进行实地调研。


  随后,泽木昌典教授根据中日历史街区的保全与开发模式及历史街区保全法规差异,对中日典型历史街区保护案例进行分类,认为历史街区的活化策略应关注历史环境设计要素、现代设计要素及消费需求三个重点,在此基础上的历史街区保护与町的改造设计才能顺利进行。讲座最后,泽木昌典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在场同学的提问,现场互动氛围轻松愉快。


  整场讲座从历史街区的保护法律体制,到不同类型、尺度的保护案例,逐一描绘出日本传统街区尺度文化景观得以保留的深层原因,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营造了良好的对外交流与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