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nhard Müller教授受邀参加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韧性城市论坛并做主旨报告《气候变化与城市韧性——为何综合规划至关重要?》

发布者:常江发布时间:2025-10-21 浏览次数:10


20251013日,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是世界上最大且唯一代表全球各类工程专业和学科的非政府组织。今年大会以工程塑造绿色未来为主题,呼吁全球工程界承担起历史责任加速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趋严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作为人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核心载体,其韧性能力建设,已成为关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20251014日,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四大平行论坛之一“韧性城市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并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旨在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新城市议程的号召,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韧性城市发展路径。来自不同国家的多位部长、司局长、院士,以及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前主席等国际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韧性城市建设展开深度对话。

中国矿业大学特聘教授、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Bernhard Müller教授受邀参加本次韧性城市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气候变化与城市韧性——为何综合规划至关重要?》。在报告中, Müller院士首先指出,全球正日益面临气候变化引发的新常态,他以中国、德国及欧洲近年遭遇的洪涝灾害为例,强调此类灾害已呈现常态化趋势,城市必须系统性提升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能力。

Müller院士从气候数据分析入手,揭示了问题的紧迫性。通过对比1961-1990年历史数据与2071-2100年预测数据,发现不仅气温上升趋势明确,降水模式也发生显著变化:季节性降雨强度增加,导致洪涝与干旱风险同步上升。这一发现与IPCC2023年报告结论相互印证。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Müller院士提出了多维度的解决方案。工程层面,德累斯顿通过创新设计可移动防洪墙,既保护了曾被洪水淹没的歌剧院等重要建筑,又兼顾了城市景观完整性;生态层面,他倡导将洪泛区改造为兼具防护与休闲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并通过建设公园绿地和绿色建筑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数据显示其降温效果最高可达6.5摄氏度。尤为重要的是, Müller院士强调必须打破专业壁垒,推行跨领域整合、跨层级整合和跨主体整合。他特别指出社会心理因素的关键作用,如灾害预警的公信力建设、居民风险认知等都需要纳入规划设计考量。针对中国现状,这位长期参与中国城市建设的专家表示,虽然规划建筑行业面临调整,但恰恰因此更需要城市规划专业人才。我们面临的挑战已经发生变化Müller院士强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综合性城市规划不仅关乎物理空间建设,更肩负着统筹政府与市场力量、构建韧性发展框架的战略使命,其重要性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撰文:陈婷

图片:大会会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