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30日,第19届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瑞典基律纳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瑞典与挪威TICCIH分会联合主办,瑞典国家遗产委员会、瑞典钢铁协会、LKAB矿业集团、基律纳市政府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北部地区的众多科研机构共同承办。大会以“遗产在行动:工业遗产在未来创造中的传承”为主题,着重讨论新时期工业遗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来自世界30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注册参会。 本次会议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城市更新、工业考古、遗产保护等视角出发,针对可持续发展、殖民主义、流行文化、人工智能及代际包容性与排斥性等主题展开研讨,大会围绕工业遗产资源的盘点、工业历史的梳理、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传统住区居民安置、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工具应用、工业遗产教育等方面设立了30余个专题分会场,展开充分讨论。
TICCH亚太区域会议参会人员合影
我所常江教授带领团队结合团队的研究工作,向大会投2份稿件,被收录并被邀参加会议,做专题报告。常江教授和博士生申琳参加了会议,并由博士生申琳代表团队做了相关专题的汇报。瑞典时间2025年8月27日下午,申琳代表团队在“工业殖民主义的遗产和痕迹”分会场作了题为《从形态学视角看工人住宅区的空间与社会演变》的报告,研究聚焦太原城市发展和工人住宅区空间形态的演变历程,以“空间-社会”视角联动观察,识别并分析影响工人住宅区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为深入分析工人住宅区的价值特征提供理论支撑。8月29日下午,在“谁消失了?被忽视的工业遗产代理人”分会场申琳再次代表团队作了《苏式工人住宅区:城市中不容忽视的工业遗产—以太原为例》的报告。报告以中国的城市更新和工业遗产保护进程为背景,从发展历程、现状情况、空间特征、遗产价值及其面对的困境等多方面对太原市苏式工人住宅区进行解析,引入共生理论对苏式工人住宅区的更新潜力进行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更新改造策略。以团队研究成果为内容的报告得到了在场专家学者的认可并展开热烈研讨。
博士研究生申琳作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申琳代表常江教授作学术报告
第19届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年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这也是我所第一次派人参加TICCIH的年会,展现了团队在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究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老工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贡献力量。
撰稿:申琳 审核:常江 摄影:会务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