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博士研究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

发布者:常江发布时间:2025-08-29 浏览次数:10


2025816-19日,第十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以及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共同承办。大会以中国景观生态学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新方法与研究范式为主题,旨在研讨新时期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来自海内外2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0余名代表注册参会。

本次研讨会聚焦城市景观生态长期观测网络构建,探讨多尺度监测的理论框架与数据融合方法、适用于高异质性城市环境的智能观测技术体系,分享城市生态网络建设案例,为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韧性提升难题提供科学支撑与实践路径助力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决策。会议围绕城市景观生态、景观智慧感知、生态系统服务流、景观格局与过程、社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设立了22个专题分会场,12个研究生论坛,来自全国各地100余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40余位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2025818日上午,第15分会场“景观干扰及其生态效应”在文汇楼11301室举行。该分会场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王文娟研究员和复旦大学马俊教授共同主持,围绕城市湿地及其生态效应、生态安全格局演变及森林火灾响应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的10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积极参与。

我所博士研究生李灿坤做了题为《矿业城市采煤沉陷湿地时空演变特征及碳储量估算》的报告,本研究对矿业城市采煤沉陷湿地进行识别,明晰采煤沉陷湿地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并估计城市湿地30年间的碳储量变化,表明合理规划湿地格局对碳储量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报告内容得到了在场专家学者的认可并展开热烈研讨。本会场不仅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新思路与新方案。

本次研讨会为我所注入了新的学术视野,提升了团队在学界的声音与影响力。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究自然-人为干扰下的矿业城市生态效应,为资源型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前瞻、更落地的智慧方案。





撰文:李灿坤

审核: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