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师生参加“2025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并作报告

发布者:常江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次数:10

2025718-20日,2025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在黑龙江哈尔滨顺利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寒区生态安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地理学会联合承办,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分子细胞遗传与遗传育种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寒区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协办。

来自全国自然资源科学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等共计1300多位代表齐聚哈尔滨,紧密围绕新质领航资源科技创新赋能东北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工程院徐明岗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童小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升魁研究员分别作了主题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从地球到深空天体全球遥感测图研究进展”“中国粮食安全:判断、认知与对策的主旨报告;哈尔滨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臧淑英教授、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刘彦随研究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教授分别作了主题为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变化与碳释放”“人地系统科学认知与实践路径”“水资源演变归因与协同调控的主旨报告;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甄峰教授、东北农业大学杜国明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金玮研究员分别作了数智化时代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黑土地利用系统演化与可持续调控研究”“农业土地系统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遥感大数据解析的主旨报告。

 

大会合影

 

作为大会的重要学术活动,第18届全国资源科学研究生论坛、第17届全国资源学院院长论坛、第6届资源科普论坛于18日下午圆满完成。

学会分支机构、大会承办单位及国内资源高校共设置27个分会场及3个区域发展论坛,其中19个分会场(论坛)共邀请54位行业领军人物作特邀报告,33个分会场(论坛)的报告数量总计512个。

 

我所师生合影

 

720日上午830,我所副所长,城乡规划系主任李成副教授在第13分论坛作报告,主题为《多源数据与模型支持下的资源型地区生态修复规划研究与实践》。报告以当前工业化时代遗留的突出环境问题,生态修复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差异点切入,提出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需结合多源数据+评价、模拟、分析模型以满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新要求。从实践探索出发,介绍团队在淮北市、灵石县及古交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上的实践成果。最后指出未来针对资源型地区将进入对复杂人地系统和可持续系统的模拟阶段,研发可持续发展的人地系统耦合模型,以及地球表层的系统研究正在从“多元”走向“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为资源型地区的生态修复规划提供了重要分析工具。报告内容得到了在场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

 

 

李成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720日上午1145,研究生刘豪强在第13分论坛作报告,主题为《煤炭资源型小城镇产镇融合发展评价及空间优化策略——以徐州青山泉镇为例》。报告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小城镇徐州市青山泉镇为研究对象,对镇区现状和产镇空间关系特征进行梳理,构建涵盖产业系统、城镇空间、居民福祉、生态环境四维度的评价体系,通过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度模型定量分析2018-2023年产镇融合发展水平、融合度及障碍影响因素,最后,基于现状调研及评价结果,提出空间优化策略,进行针对性地城市更新设计,对煤炭资源型小城镇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硕士生刘豪强作学术报告

 

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不仅显著拓宽了我所师生的研究视野,也有效提升了我所团队在学界的能见度与影响力,为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协同、锐意创新的理念,为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富价值的智慧与解决方案。

 

撰稿:刘豪强

摄影:会务组

审核: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