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9日,我所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B2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组织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以“生态修复·城市更新·工业遗产”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进博士研究生的科研交流、阶段总结与学术成果梳理。 研讨会由常江教授召集,团队在读博士生(李灿坤、孟翔、侯亚伟、张恒、申琳)、已毕业博士(李星汐、徐艺文、胡庭浩、刘忻宇)、拟入学博士生贺承林共同参加,青年教师宋丽美博士和部分硕士研究生列席旁听,研讨会由已毕业博士庄飞副教授主持。会议采用“个人汇报+集中点评”形式,由五位参加中期考核的博士研究生依次进行专题汇报,与会者围绕一次其选题逻辑、理论架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等逐一进行质疑和点评。 李灿坤围绕《NbS视角下黄淮东部煤炭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湿地演化机制与保护修复路径研究》,阐述了NbS理论在湿地修复中的应用探索,与会学者针对其研究视角、模型构建、案例选取等提出针对性意见,强调应强化NbS视角的贯通性与政策适配性。 侯亚伟的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城空间融合评价及优化调控研究》,聚焦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问题,获得了关于研究逻辑、指标体系和融合机制内涵等方面的建设性反馈。 孟翔则从区域尺度出发,汇报了《江苏盐垦区近代工业遗存价值评价与规划应对研究》。与会学者建议应进一步明确盐垦区空间边界、评价指标适用性及区域性特征,提升研究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 张恒以《海绵城市理念下淮河流域城市水生态环境韧性评价与优化调控研究》为题,构建多尺度指标体系,探索韧性提升路径。讨论重点聚焦于研究范围设定、韧性机制阐释及流域与城市尺度的协调关系。 申琳基于城市文化视角,汇报了《城市文化遗产视角下工人住宅区社区营造的机制研究》。与会学者围绕社区营造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耦合关系、理论体系支撑以及后续策略落实等方面提出深化建议。 常江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各位博士生在本阶段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本次研讨会呈现出选题关注现实问题、研究路径多样化、交流氛围良好三大特点,展现出团队日益成熟的研究能力与合作精神。常江教授进一步勉励各位博士生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目标、夯实基础、优化逻辑,不断提升科研质量,真正做到以研究回应现实、以理论服务实践。 本次年中学术研讨会不仅是博士生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团队推进科研规范化、体系化、协同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未来,我所博士生团队将持续聚焦国家战略与地方实际,深入探索“生态修复—城市更新—工业遗产”三者之间的协同路径,力争产出更多具有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高质量科研成果。 至此,2025年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撰文:李晗 摄影:李晗 审稿:常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