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建筑学科科研与设计的深度融合,拓展师生学术视野,建筑与设计学院于6月30日在学院一层资料室成功举办“建筑科研与设计:创新为魂”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设计学院院长李翔宇教授主持。本次讲座特邀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部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康健院士担任主讲嘉宾,以前沿视角剖析建筑领域的研究逻辑与设计创新,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现场互动热烈。
讲座现场
康健院士以 “研究与设计的关系” 为切入点,层层递进展开论述。他系统阐释了“研究是什么?”,从学术定义、价值导向到方法论体系,强调研究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问题驱动的思考与创新”,并抛出核心问题:“设计是研究吗?”引发在场师生对学科本质的深度思考。他指出当代建筑设计已突破单一专业边界,需融合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环境科学等多领域知识。结合声景设计案例,他详细拆解如何将“研究思维逻辑”植入设计流程,从场地声环境调研、数据采集分析,到将声学参数转化为空间形态语言,实现“科研数据支撑设计决策”的创新路径。 康健院士结合英国本科建筑设计课程体系,分享了“以设计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理念。他介绍了英国院校常以“旧城更新”“灾难地区建筑设计”等社会议题为课题,引导学生通过调研、建模等研究型设计流程,培养兼具人文关怀与科学思维的专业能力。
康健院士在讲座现场
李翔宇院长主持讲座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师生围绕“建筑学专业在研究中的优势与劣势”“本科教学挑战与创新”等问题与康院士展开交流。现场聆听报告的学生更是表示收获颇丰。 本次讲座不仅搭建了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更通过康健院士的前沿分享,为我院师生揭示了“科研赋能设计”的实践路径。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动科研与设计的融合发展,鼓励师生以跨学科思维探索行业前沿,为建筑领域的创新实践贡献智慧与力量。
集体合影
学生学习感言: 24级城乡规划研究生李丞哲:康健院士以“验证假设”定义科研,用“表达设想”诠释设计,深刻揭示了二者互为滋养的辩证关系。其倡导的“研究型设计”理念令我深受启发:这种创新模式始于实践问题的洞察,通过系统性研究探索解决方案,继而在实践中验证优化,最终推动有效成果的广泛转化。尤其当他指出“微小的项目也可以是研究型设计”时,彻底颠覆了创新必求宏大的固有认知——从地铁声学降噪到建筑声景优化,无一不是基于对细节的科研式追问。这种以“解决问题与贡献”为核心的融合思维,使我在深刻领悟科研为设计注入理性根基、设计将研究转化为实践力量的同时,更见证二者攻克痛点时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升华。 城乡规划23-1班潘虹旭:康健院士以“创新为魂”为主题,进而展开了对设计创新的阐述。过程中,康健院士通过介绍自己长空间声音传播,声音传播与心理等案例,让我们感悟到康健院士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的理论过程,讲述生动同时逻辑性强,这让我受益匪浅。在具体的步骤中,实地问题的发现,研究方法的融合,研究与设计的关系与逻辑转换等则使我更加明白设计过程的逻辑与设计意义。
新闻来源:建筑与设计学院 作者:郭斯凡 摄影:曾庆航 刘王辰枭 张沈睿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