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常江教授、冯姗姗副教授应邀出席2021第三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并作报告

发布者:孙婧发布时间:2021-10-01 浏览次数:936

2021第三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于2021924-25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我院常江教授受邀作为青年论坛评委和会议议题报告嘉宾,冯姗姗副教授作为圆桌论坛嘉宾受邀出席会议,并携博士研究生李灿坤和硕士研究生寇晓丽前去参会。

该会议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承办,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CLD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生态修复研究中心协办。

本次会议以“多维、协同、创新”(Multi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and   Innovative)为主题,着眼于全球视野、理论前沿与实践经验,邀请国内外2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先进的棕地治理与再开发进展,推进多学科理论思想与技术方法的碰撞探讨,切实地为摸索契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棕地再生途径提供借鉴与指导。本次会议分为青年论坛和大会主论坛。

924日下午青年论坛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报告厅成功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伦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的杰出青年学者进行了精彩发言,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常江教授,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侯德义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向荣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郑晓笛副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育帆教授一起作为点评嘉宾,对青年论坛发言人进行点评。

其中常江教授指出,棕地问题具备的复杂性需要搭建多学科交叉的交流平台进行思想碰撞与成果分享,本次会议的青年学者从理论思想、实践活动及技术方法等进行多学科、多维度的研究成果共享与创新,促进棕地环境治理与再生发展。与会专家与青年学者就论坛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院青年教师冯姗姗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李灿坤围绕议题,与发言嘉宾展开探讨,论坛在与会听众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925日下午我院常江教授受邀在大会主论坛作了题为《从“孤岛”改造设计到“全域”修复规划》的主题报告。常江教授在阐述采矿迹地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从“孤岛”改造到“全域”生态修复的政策基础和理论演进,并总结了团队在采矿迹地生态修复方面近10年的研究成果。最后,以煤炭资源型城市古交市为例,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思想指导下,探讨了以全域生态修复规划为引领,采矿迹地整体性和系统性的修复和再利用策略和方法。

我院青年教师冯姗姗副教授应邀在圆桌论坛以《代谢共生:系统思维下的棕地更新——面向未来的中国棕地再生》为题作了报告,她认为城市棕地既是城市短暂的“病痛”,也是城市更新的“契机”,可以通过从城市尺度和片区尺度对棕地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得到棕地的适宜用途,进而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实现棕·城共生。随后,冯姗姗副教授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崔庆伟博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董璟琦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助理教授康宁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曾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其不同的视角,从工程技术、风险管控、协同创新、地域性、多维度等方面探讨了未来的中国棕地。

本次会议闭幕式由常江教授主持,分为青年论坛总结汇报、青年论坛获奖者发言、会议总结及志愿者合影四个环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郑晓笛副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她从全球尺度、棕地类型、国家层面的角度对“多维”进行了解读,以棕地再生领域里面的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协同”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嘉宾分享的案例强调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紧扣了本次会议“多维、协同、创新”的主题。

本次论坛在常江教授的主持下落下了帷幕,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相关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线上线下相互交流、借鉴与探索。未来面临严峻的棕地问题,每个人都有责任关注棕地,通过更加科学的治理模式,构建学科融合的棕地研究平台和机制,共建更加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