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21日,第四届全国区域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由中国生态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和安徽建筑大学举办,以“区域生态学:新时代、新格局、新征程”为主题,探讨区域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前沿热点、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旨在促进新时代中国区域生态学的繁荣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次会议邀请从事区域生态学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教育与管理者、青年学者以及研究生参加。会议共设11个分会场,我所教师赵立元和研究生赵芷悦、黄欣参加本次会议并作报告。 7月20日,在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张煜星院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刘俊国校长和中国科学院牛书丽教授等9位专家分别就各自的研究进行了报告,从不同的领域视角深入挖掘和细致分析,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充分展示了生态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及未来发展方向,并探讨了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报告不仅展示了生态学在理论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还详细阐述了这些研究如何在实际规划中发挥作用,包括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管理等方面,为未来的城市和区域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创新思路,这些见解和方法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推动了生态学与规划学科的深度融合。 7月21日下午,我所赵立元老师在“分会场8:流域人居空间优化与遗产保护利用”作了题为《以文化遗产促进资源型区域转型的比利时经验及对中国实践的启示》的报告。赵老师从区域、城市和矿区三个尺度总结了比利时瓦隆大区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促进煤炭资源型地区转型的有益经验,并结合中国当前典型实践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点评专家予以肯定,并提出了对现有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 7月22日下午,我所22级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赵芷悦、黄欣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研究生论坛,并分别做了题为《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时空分异及耦合关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和《太原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研究》的报告。赵芷悦同学报告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通过构建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居民福祉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指数探究了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为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黄欣同学报告以太原市为例来研究其文化服务的特点,应用Maxent模型将POI数据进行整合,通过ArcGIS平台等空间分析工具构建了一个面向原生美学、休闲游憩、知识教育和历史文化四大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框架,基于标准化处理并采用耦合协调分析,旨在从乡镇尺度上绘制太原市CES供需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从而为太原市生态修复以及蓝绿空间的合理配置与规划提供重要的支持。 报告结束后,分会场的点评专家对两位同学的研究内容和汇报逻辑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研究团队成员在现场与相关专家学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参与,不仅拓宽了我所青年师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还为其提供了与领域内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此次会议的积极参与也显著提升了我所的学术影响力,促进了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照片来源:中国生态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内容撰写:黄欣、赵立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