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博士生苏衍超、侯亚伟、孟翔顺利通过博士生开题答辩

发布者:孙婧发布时间:2024-07-15 浏览次数:62

2024年春季学期末,我所博士生苏衍超、侯亚伟、孟翔分别以《大运河苏北段古镇空间发展适应性与规划调控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城空间融合评价及优化调控研究》、《区域视角下江苏盐垦区近代工业遗存价值评价与规划应对研究》为题,顺利通过博士生开题答辩。答辩会邀请我校王东权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邀请我校于广云教授、郭广礼教授、季翔教授和常江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李昂老师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三位同学分别从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报告,报告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苏衍超博士的开题报告会于2024627日在力土学院楼B201举行,苏同学以江苏省EOD入库项目“京杭大运河骆马湖(新沂窑湾片区)生态保护修复与“人文镇产”融合发展(EOD)项目”为依托,以大运河苏北段沿线的古镇聚落“窑湾镇”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运河苏北段古镇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从环境、社会、文化、空间等多维度挖掘运河古镇的特色基因,引入空间适应性和在地性等理念,探索通过规划控制提升古镇空间发展适应性的策略方法。

孟翔同学和侯亚伟同学的报告会于2024712日在力土学院楼B220举行。首先孟翔以江苏省科协人才智库课题“基于‘城市触媒’视角下现代工业遗产区“微更新”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KJZK2023064)为依托,阐述了自己对《区域视角下江苏盐垦区近代工业遗存价值评价与规划应对研究》博士论文选题的理解和认知,作为主要内容,将着重完成以下的研究工作:挖掘江苏省盐垦区近代工业遗存的演变历史及现状问题,利用多源数据构建价值评价体系,促进江苏省盐垦区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制定区域规划的策略建议,促进区域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侯亚伟的选题则是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空间失序、空间跳跃式发展及城市空间发展骨架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城市空间功能与空间结构不匹配等问题,侯同学拟从空间视角对煤炭资源型城市进行分析,通过识别矿城空间演化特征,深层次测度影响矿城城市空间的主导因素,以弥补传统静态城市规划对空间动态融合考虑不足的弊端。针对不同尺度的矿城空间,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调控路径,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针对三位博士的报告内容和表现,答辩委员会各位老师首先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最终,经答辩委员会的综合评议,一致同意三位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开题。

 



 

撰文:申琳

摄影:申琳

审核: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