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院长罗萍嘉教授和我所常江教授应邀出席2019徐州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并作报告

发布者:孙婧发布时间:2019-06-12 浏览次数:1027

由徐州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德国莱布尼茨生态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协办2019徐州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611日在江苏省徐州市美丽的云龙湖畔正式召开。本次高峰论坛以城市韧性赋能新经济为主题,来自联合国、德国、俄罗斯、斯洛伐克、日本等近二十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机构代表、相关专家学者和中国相关领域的院士、教授专家作为会议嘉宾,与会代表200余人共同探讨、分享交流城市转型创新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改善的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教授应邀做主旨演讲。卞教授以《一流大学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为题,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阐释了中国矿业大学自1980年以来在徐州发展和成长的历程,以及与徐州市的不解之缘。40年来中国矿业大学陪伴和见证了徐州的嬗变,徐州见证了中国矿业大学的成长。卞教授通过中国矿业大学历年来主持的矿区生态修复和转型项目展示了矿大在推动徐州市从半城煤灰一城土一城青山半城湖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最后他指出,中国矿业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徐州市的支持,徐州的发展也离不开高水平大学的辅佐。作为高校,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地方的发展献智出力。

  

  

  在下午的分论坛上,我院院长罗萍嘉教授应邀作了题为《矿·城协同发展与转型规划》的主题报告。罗院长总结了团队在矿区修复和转型发展方面近10年的研究成果,提出通过建立综合的空间协调规划框架,是实现矿·城协同发展和转型的关键。同时她强调,资源型城市转型,矿城协同发展,不是一个专业,一个团队,一个政府和一个企业能独立完成的事,它需要政--校(研)的通力合作,而且这不是一个阶段目标,而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我院常江教授也受邀在第二分论坛作了题为《从采矿迹地到城市空间》的报告。常江教授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必须考虑采矿迹地的再利用。采矿迹地不应作为游离于地区发展的闲置用地和废弃地,而应思考后矿业时代,它应如何回归城市,进而作为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的斑块,成为城市新的生活空间。采矿迹地的再利用,同时也是改变矿区基础条件,调整矿区产业结构,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重塑矿区人民信心和自信的过程。汇报最后,常江教授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了山西阳泉矿区矿工的工作、生活现状以及未来诉求,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强烈共鸣。

  

  

本次论坛主要支持单位是我院长期的合作伙伴,德国莱布尼茨生态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该院院长德国工程院院士伯恩哈德·穆勒教授早在本月9日就来到了徐州,10日,他应邀为我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了题为《生态城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的报告。在本次论坛上,他以《采矿后会发生什么?采矿后地区的城市和区域战略》为题进行了报告。作为著名的区域规划专家,他在两个报告中都强调了全局观和系统观在城乡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规划作为一种工具在其中应该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来自该研究院的拉尔夫-乌韦·思博教授在本次大会第二分论坛上也做了题为《后矿业时代城市通往绿色基础设施之路》的报告。思博教授提出,采矿迹地在发挥供给、支持、调节和文化等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具有重大潜力,如何实现各种服务和效益间的协同和权衡是未来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次论坛在政府主导,各界参与下落下了帷幕。来自联合国人居属的高级专员、海内外专家学者、徐州市相关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的人员齐聚一堂,相互交流、借鉴,探索,讨论更加科学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治理模式,以及如何更好地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和机制,以实现互惠共赢,共建更加美好的家园目的。

  

  

我所王林秀教授、肖昕副教授、王芳老师、博士生胡庭浩和硕士生王靖翔作为代表也参加了本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