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3日,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支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承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CLL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会议以“展望:棕地2035”(Looking Forward:Brownfields 2035)为主题,着眼于全球视野、理论前沿与实践经验,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先进的棕地治理与再开发进展,推进多学科理论思想与技术方法的碰撞探讨,切实地为探索契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棕地再生途径提供借鉴与指导。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郑晓笛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园林绿化处处长赵亚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主席布鲁诺·马奎斯等进行致辞。会议分为教学研讨、青年论坛和棕地大会三个板块。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常江教授,博士研究生李灿坤与硕士研究生丁一丹、徐子棋、刘晓艺参会。 常江教授受邀在棕地大会作出报告“规划赋能·采矿迹地系统修复和更新的路径思考”,报告从存量更新与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的大背景下,阐述了采矿迹地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在空间上的有力抓手,以徐州、颍上和抚顺等为例讲述了采矿遗迹,提出建立系统性的采矿遗迹棕地数据库的必要性,并从多项案例及淮北市国土空间修复规划和凤凰山矿转型发展整体规划就走向系统的采矿迹地再生多规合一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分享与思辨。 研究生丁一丹在青年论坛作出报告“共生视角下的工业废弃地转型提升设计”,报告以山东老旧工业废弃地薛城焦化厂为例,在对枣庄市、焦化厂遗址及其周边的发展脉络、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针对场地污染、活力匮乏和记忆流失三个主要问题,以功能分区布局为基础,探索性地结合棕地生态重治、滨河景观重塑、交通网络重织、新旧建筑重组等改造手法,重塑场地记忆并激发场地活力,使其成为以承接锂电产业下游为目标的可持续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区,以期能够带动区域整体复兴的产城共生新范式。 论坛特别设置了学术讨论与点评环节,我所常江教授所作报告引发了学术共鸣,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二级教授成玉宁与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系主任康胤教授对我所研究生丁一丹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 会议结束后,相关参会人员在会议主办方的组织下参观考察了依然在建设改造中的杭州钢铁厂,了解了棕地修复实践情况和可挖掘潜力。至此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圆满结束。
全体大会参会代表合影
建筑与城市规划所所长常江教授作棕地大会报告
建筑与城市规划所研究生丁一丹作青年论坛报告
建筑与城市规划所参会师生
撰写: 丁一丹 审核: 常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