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设计学院举行第六期建筑系“启航”论坛暨历史方向研究成果分享会

发布者:孙婧发布时间:2021-05-22 浏览次数:609

 

2021520日下午3:00-6:00,在建筑与设计学院图书资料室举办了第七期建筑系启航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历史方向研究成果分享会。报告人来自历史方向研究团队的六位教师:Martin   S.Gofftiller副教授、刘茜副教授、朱国伟副教授、张明皓副教授、李汀珅博士、黄文镐博士。论坛由建筑系副主任邓元媛副教授主持,建筑系主任林祖锐教授在论坛伊始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常江、张一兵、朱晓天、陈饶、林岩、陈坦、邵泽彪等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围绕六位教师近期研究内容展开。Martin S   Gofftiller副教授结合其国际合作项目“The Dzhetyasar Documentation   Project”讲述了Dzhetyasar文化和城市形成的背景,以及他与团队成员在这一地区进行的文化和城市考古研究进展、发现和初步论断,此外,他还介绍了团队成员如何利用GIS工作站、无人机摄影等现代技术进行古城遗址的发掘、建模和分析方法;黄文镐博士讲述其对唐代僧塔的形制分类、演变与发展的研究,结合韩国僧塔历史与设计特点,呈现中国僧塔设计对韩国僧塔营造的影响;刘茜副教授结合绘画到空间的关系和对空间叙事的思考提出屏风内外的女性空间,结合国内外案例对其类比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李汀珅博士以徐海道署照壁为例,将他留学意大利时学到的保护理论进行转译,讲述其如何将国外建筑遗产保护的方法,结合到国内项目的成果与心得;朱国伟副教授以学科概述为引子介绍了声学考古,并通过巨石阵、哈尔·萨夫列尼地宫为例讲述声学与古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总结与思考,最后对中国声学考古的研究现状做综述并提出展望;张明皓副教授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讲述了苏鲁豫皖交界圈的民居特点,并向与会师生展示了其团队的调研、资料搜集的过程与相关阶段成果,最后对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交叉与拓展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论坛上,各位师生认真聆听汇报并积极提出建议,积极与报告人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张明皓副教授与常江教授分别对本次论坛交流做出总结,并对各位教师的研究成果表示赞赏,鼓励大家在交流中进步,为我所学科发展添砖加瓦。

 

附:各教师论坛汇报题目与海报

Martin S.Gofftiller Towns on the Edge of Civilisation - Silk Road urbanism in   Central Asia

黄文镐  唐代僧塔的形制变化以及韩国罗末丽初八角亭形僧塔史的再考

  茜  屏风内外的女性空间

李汀珅  徐海道署照壁病害认定和保护研究

朱国伟  游走在边缘学科边缘的声音考古

张明皓  苏鲁豫皖交界圈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及其关联研究


林祖锐老师做开场介绍

Martin S.Gofftiller   Towns on the Edge   of Civilisation - Silk Road urbanism in Central Asia

 黄文镐  唐代僧塔的形制变化以及韩国罗末丽初八角亭形僧塔史的再考

    茜  屏风内外的女性空间

  李汀珅  徐海道署照壁病害认定和保护研究

 

朱国伟  游走在边缘学科边缘的声音考古

 

张明皓  苏鲁豫皖交界圈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及其关联研究

讨论阶段

 汇报人合影

 

撰稿、摄影:顾思浩

审核:邓元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