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中的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主题论坛在我院成功举办

发布者:孙婧发布时间:2019-06-27 浏览次数:639

2019625日,由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主办和承办的“城乡规划中的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主题论坛在学院B区一楼图书资料室成功举办。此次论坛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象伟宁教授、王云才教授、颜文涛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汪辉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城市规划系主任胡伶倩教授分别作了5场高质量的报告。本次论坛由我院院长罗萍嘉教授主持,我院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到场参加。


嘉宾观点:


生态实践学:一门关于社会-生态实践的学问——象伟宁教授

象伟宁教授认为,生态实践学要探索的问题是人类认识社会-生态实践的本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水平,但这些问题目前尚未有系统的研究。象教授通麦克哈格的两个研究案例说明了生态实践学要探讨的问题、相应的知识范畴及其认知途径。


融合科学与实践的逻辑:太原市城市生态修复框架——王云才教授

王云才教授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的严峻性和城市生态修复的挑战性成为当下中国生态修复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但当下中国的城乡生态修复多集中在工程实践领域,却缺乏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从研究上来看,中国生态修复的逻辑多建立在实践的逻辑基础上,缺乏科学的逻辑,如何将科学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结合起来,成为现今生态修复研究的重要议题。随后王教授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太原市的城市生态修复框架。

国土生态空间规划:层次类型,评估方法,空间结构与用途管制——颜文涛教授

颜文涛教授通过解读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讨论了生态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政策背景和国家需求。从生态空间类型、价值、评估方法、空间结构模式等方面,探讨国土生态空间规划的概念框架,针对不同尺度生态空间的主要问题,明确不同层级生态空间的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并从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等方面,探讨了国土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慢变量:生态智慧城镇基本生态安全底线的思考——汪辉教授

汪辉教授以2015年在中国深圳发生的建筑垃圾场滑坡事件以及美国新泽西海岸沙丘案例,提出了对于判定此类灾害是天灾还是人祸的思考,从而展开了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慢变量/快变量的探讨,报告通过开放稀树草原与郁闭森林相互转化的自然现象阐述了慢变量是韧性多平衡状态转变的关键因素。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出行——胡伶倩教授

胡伶倩教授指出,面对中国城市快速发展所造成的许多城市问题,规划者和决策者采取了各种规划策略,其中包括控制城市增长边界、职住平衡,以及多中心发展等。在学术界,对于这些策略实际效果的实证研究刚刚兴起,所以其具体影响尚不清楚。基于此背景,胡教授以中国城市结构与出行关系为研究载体,通过文献、实证结果比较等方法,对规划决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判读。

嘉宾们与现场师生积极互动、热情交流。嘉宾们的学术观点拓宽了现场师生的知识眼界,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赏。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豪华学术知识盛宴,而且也为2020年即将在我校举办的“同济-中国矿大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论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